吴奇伟(1891—1953),1891年生于广东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字晴云,号梧生,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北伐名将、抗日名将。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1期毕业。因家境贫寒,10岁那年,离家到其伯父在连平、惠州等地开设的店铺里当小伙计。他聪颖好学,做事勤敏,深得伯父赏识,在伯父资助下,在惠州读完小学和中学。13岁在老隆一间商店做小伙计,后得人资助,先后在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小学学习,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于第六期,后在广东陈炯明部任见习排长,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等职。后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长江上游江防司令官、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主席等要职。国民革命时期,他参加了统一广东诸役和北伐战争。在十年内战中,参加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五次围剿。红军长征后,他率部追击红军至四川。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奇伟坚决全力抗日,他率第四军到嘉定、罗店一带抗日前线,与日军展开激战。为保卫祖国领土,经三昼夜的肉搏血战,终将顽敌击溃,歼敌数千。吴奇伟所率第四军,从此获得“铁军”的光荣称号。此后还率部参加过“八·一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之万家岭战役、南浔线会战及鄂西战役等,获得过青天白日勋章。解放战争时期与其他7位广东国民党军政人员联名起义。粤东起义成功,梅州大部、惠州一部提前解放。
吴奇伟与罗卓英在故宫合影
吴奇伟中学毕业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夕。他考入设在广州黄埔的广东陆军小学堂,继而进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后再升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于1919年秋毕业。吴奇伟毕业后返广东投入粤军,先后任见习排长、连长、营副等职。有幸的是,吴奇伟被编在粤军第1师。吴奇伟在第一师良好氛围的熏陶下,政治、军事并进。他先后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平息杨刘叛乱、南征诸役,在实战中得到前所未有的磨炼,文武兼得,为跻身保定六期粤籍名将之列打下良好基础。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吴奇伟任第四军第12师第36团副团长,在攻打平江、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城的战斗中,他消除在同级甚至上级长官中年龄居长的顾虑,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协助比自己年轻8岁的梅县籍黄琪翔,屡获胜仗,深受士兵、同僚赞誉和上司赏识。北伐胜利,第四军战绩辉煌,被誉为“铁军”,吴奇伟以自己的勤勉、勇敢,一跃而成为第四军内的主要战将之一,但非一流角色。吴奇伟在军界真正崛起,是在国共第一次内战前半期。他从北伐结束至1932年9月不到5年时间,从一个中级军官升任久著声誉的第四军军长,并从粤系军人转入蒋系中央军序列。蒋介石一任命吴奇伟为第四军军长,即召他入江西,参与对中央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这次“围剿”红军,蒋介石召集了30多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长驱直入,吴奇伟部被编入陈诚的中路军,任第二纵队指挥官。吴奇伟指挥第二纵队刚与红军接触,就被埋伏了的红军左右夹攻,损失过半。同年秋,蒋介石调集50多万重兵,自任总司令,对中央红军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吴奇伟任北路军第七纵队指挥官,指挥第四军和大埔老乡郭思演的第99师。吴奇伟贯彻蒋介石的作战方针,每深入一地,即修筑碉堡,既作防御工事,又当封锁堡垒,逐步推进,避免孤军深入。这时,中央红军由缺乏实际经验的中央临时总负责人博古和长于城市保卫战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指挥,采取强攻硬拼的战术,导致反“围剿”失败,被逼撤出根据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蒋介石盘算着:红军西撤湘粤,以原四军将领薛岳、吴奇伟为追击红军先锋,尤为合适。因为昔年东征、讨桂、北伐,薛、吴久经此地,对当地地理风物熟悉。12月,长征中的红军接受毛泽东在“黎平会议”的主张,改变往湘西与红军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黔北,强渡乌江,攻占遵义。红军之举出乎蒋介石意料。蒋急召薛岳、吴奇伟转向贵州挺进,配合贵州王家烈地方部队,不惜代价夺回遵义。但当时“遵义会议”已经召开,指挥权开始为毛泽东掌握,其手下彭德怀、林彪皆是强将,如此阵容,吴奇伟、薛岳,还有王家烈,远非对手。尽管吴奇伟率部悉数上阵,也曾一度占领城郊老鸭山主峰,但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覆灭命运,兵力损失过半,他本人也差点成为俘虏。幸亏上司薛岳为掩饰败绩,将伤亡损失数字压缩,同时自请处分,以求得蒋介石的宽恕。吴奇伟才顺利过关,免受处分,并重整旗鼓追击红军,“立功赎罪”。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吴奇伟奉命率部赶赴淞沪,担任第十八军团军团长、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在罗店、刘行、大场一线阻击日军。战斗中,吴奇伟协助总司令罗卓英,指挥部队采取“隐蔽战术”。当敌机、大炮猛烈轰炸时,我方将士埋伏在战壕隐蔽并监视敌人,于炮火间歇,有目的地调整位置,待敌军冲锋接近时,就近集中火力打击敌人,到与敌军短兵相接时肉搏格斗,以此阻击敌人的进攻。尽管中国守军在敌人强大炮火攻击下最后败退了,但吴奇伟和众多国民党军队将士在淞沪抗战中表现出来的守土有责的军人风骨,受到舆论的赞扬和各界人士的肯定。1938年7月,日寇“得陇望蜀”,聚集重兵沿长江两岸西进,从南北两端迂回包抄我国中部重镇武汉。这时,吴奇伟升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率领新任军长欧震的第四军,归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指挥,负责南浔线战事。7月下旬,日军依托在长江的战舰炮火和飞机炸弹,攻占武汉东南屏障九江,并向赣北我军各据点进攻。吴奇伟依照统帅部的战略部署,先后指挥欧震、李汉魂、叶肇、俞济时、王敬久各军在星子、瑞昌、白槎、庐山南麓一带阻击日军达4个月之久,尤其他作为主将指挥的万家岭一役,歼敌万余,缴获车辆、战马数十辆(匹),史称“万家岭大捷”。关于“万家岭大捷”的荣光,一般统归薛岳名下,但此役具体的指挥者其实就是吴奇伟。当时,战术计划制定后,各军进入临战状态,薛岳命令:“攻击时间及详细部署由吴奇伟规定”。吴奇伟亲临前线,“于6月15日下达命令”。
(万家岭大捷纪念公园,吴奇伟,薛岳-中)
1940年10月,吴奇伟从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任上调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长江上游的防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担负着阻击日军地面部队沿岸、舰艇沿江西犯,威胁川渝的任务。吴奇伟设总司令部于鄂西三斗坪,指挥方天的第十八军,池峰城第三十军、宋肯堂第三十二军和方日英第八十六军。1943年5月,日军第3师团、第13师团大举向江防军驻地石牌、清江之间进犯。吴奇伟将前线指挥所设在距敌不远的一个山洞内,不惧敌机的轰炸,指挥守军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命令所部第十八军第11师师长胡琏,死守石牌要塞。在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统一指挥下和其他各集团军的配合下,吴奇伟率领江防军勇敢防守。日军久攻不下,下令撤退。此役史称“鄂西大捷”,吴奇伟、胡琏和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第十八军军长方天、第十八军副军长罗光文等5人,也因此役获国军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1944年底,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吴奇伟入陆军大学将军班甲级一期受训。翌年年中,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军管区司令。吴奇伟在湖南任职的时间不长,到1946年4月9日就被免。吴奇伟卸任湘省主席后,先后被任命为武汉行营副主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其间,正值国共第二次内战全面爆发,吴奇伟表现出对继续内战的厌倦,长期托辞或处理家务或养病,置身局外。中共香港分局抓住时机,派出饶彰风和吴启彦以老乡、 亲朋的身份做他的思想工作,还有早年参加革命,后入国军,解放战争时期萌芽“起义”打回“老家”的吴奇伟旧部魏鉴贤、曾天节的积极策动,吴奇伟思想逐步转化。1949年5月,由其领衔,其他7位广东国民党军政人员联名的起义宣言在龙川老隆发出。粤东起义成功,梅州大部、惠州一部提前解放,6月21日,毛泽东、朱德复电嘉勉,对起义表示“极为欣慰”与“欢迎”。1949年9月下旬,吴奇伟作为华南人民解放军的代表之一,前往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是198名委员中潮梅籍7人之一。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广州大学董事会董事长。1953年7月10日,吴奇伟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3岁。
八宝山吴奇伟之墓
2013年,在位于北京门头沟区的“忠良书院博物馆”展出的建党前后、苏区至红军长征众多早期文物中,其中有一本吴奇伟始写于1936年1月1日止于1936年9月底的日记。内容大都是记述他是如何率部“追剿”长征红军萧(克)、贺(龙)、朱(德)、徐(向前)部的。吴奇伟作为国民党要员,时任“中央军”薛岳部纵队司令,反共坚决,“追剿”红军不遗余力。但作为高级将领,他在日记中记载了许多反映当时战事和国民党内部对红军、在“追剿”途中对当地百姓状况及对时局的看法等等内容。另外,日记还细致地记载了其所到之处的地理、人文、风俗、民风。
夫人:龙文娱,湖北武汉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毕业生 在万家岭战役中,宋美龄与吴奇伟的夫人龙文娱一同到前线慰问。龙文娱大革命时期毕业于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也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奇女子。
龙文娱(1905—1967),湖北武汉人,早年入乡间私塾启蒙,继入高等小学堂就读,毕业后考入女子师范学校学习。1926年12月,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随军参加西征战事。1927年7月军校结束后,随军南下九江,结识国民革命军第4军将领吴奇伟,后与吴奇伟结婚。1928年随吴赴广西,曾在桂林中学教书,后随夫从军,作过内务和秘书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4军战地服务团团长,从事战地宣传、女子教学、救治伤病兵员和收养失散孤儿等工作。1938年,吴奇伟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后,委托龙文娱于1938年11月组建第9集团军总司令部政治工作总队,并委任龙文娱为总队长,杨凡(中共地下党员)任副总队长兼政治部主任。该总队收留了一些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随队参加所在总队的抗日救亡和宣传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龙文娱随从吴奇伟相继任第四、第六、第九三个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而始终工作、战斗在湖南抗战前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夫寄居北京。1953年7月11日,吴奇伟因病在北京逝世,安葬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龙文娱仍留居北京,在东城区宽街开办了一所“奇伟托儿所”,招收了四五十个幼儿,雇请了4名工作人员,后因自身年老多病停办。“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其住所被人占住,不久因病逝世。
2005年,吴奇伟故居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8月12日,吴奇伟将军纪念牌坊在大埔县湖寮镇密坑村落成。
2013年8月23日上午,抗日名将吴奇伟将军故居事迹陈列馆在大埔县举行揭幕仪式。
在解放战争中,吴奇伟临阵起义,成为广东解放的功臣。他的抗战功绩被予以充分肯定,在纪念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鄂西会战等战役的活动中,他的事例也被广泛提及,并入选了相关纪念馆。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