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埔县银江镇银村村的美丽蜕变,村民们都会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妇联主席陈文燕。她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人居环境提升改造、移风易俗等文明乡村建设,让银村大变样。
多年来,她先后获授梅州市“三八红旗手”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25年,她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银村村进行农田建设设计,图为陈文燕(左二)与村民同看设计图。
敢做善为率先垂范
乡村迎来大变样
陈文燕原籍丰顺,嫁到银村,2017年当选银村党支部书记。“落后的农村没有企业,如何盘活村庄是我当时遇到的一大难题,要想办法提升村居环境,搞好村经济。”陈文燕说。
为了改变银村的现状,陈文燕组织召开了全村干部群众大会,与大家分析家乡现状,谋求发展思路;同时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利用党支部的辐射带动作用,凝聚发展合力。
“村民们积极响应,出谋献策,我们成立了‘银翔爱心义工队’,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以做好妇女工作为切入点,按照党建带妇建,妇建带发展的理念,先后组织成立了‘银村舞蹈队’和‘妇女儿童之家’。”陈文燕介绍道。
近年来,银村组织开展了30多场形式多样的活动,用文艺文化活动提振村民精气神,展现银村人民在聚力乡村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在美化村环境上,陈文燕带动亲属和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家废弃猪舍、茅屋,以实际行动开展工作;利用午餐、晚餐、深夜的时间走村串户反复细致开展工作,并自行上网学习设计软件,综合民意、绘制新农村建设效果图,在进村入户时向村民展示,讲解目标计划,征求意见建议,让群众看到美好生活愿景,激活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树立“主人翁”意识。
银村村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绿美广东植树活动,陈文燕(左一)与村民一同植树
在陈文燕的助推下,村里先后完成了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银村小学修缮改造、柄上老人活动中心,推进银龙休闲广场、银龙农耕文化园、法制长廊、农家书屋建设等,银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文燕任职期间,银村村先后荣获梅州市文明村、梅州市“百佳乡风文明村”、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善谋实干冲锋在前
激活产业新引擎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陈文燕还有一件操心事:如何激活产业引擎,让银村“百千万”工程更“显底气”?
一方面,陈文燕发挥义工队、舞蹈队、妇女儿童之家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在保留银村乡村肌理的同时,实施“美丽家庭”“美丽庭院”“美丽人文”等创建工作,形成乡村环境共建共享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综合素质,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省市农科院研究所到银村村调研,大家共庆木薯丰收
同时,她着力擦亮银村“招牌”,推动产业发展。通过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多次引进新品农作物等方式,陈文燕助推村子在原有名优产品金针菜花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易种植、产值高、收益快的金银花、菊花和黄金木薯。“目前,村子里制定了‘三花+木薯’发展规划。我们通过带动群众种植,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推广产品销售等服务,探索商超对接模式,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户增收。”陈文燕介绍道。
扮靓银村“颜值”也是目前银村村的发展方向之一。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我们计划串联生态、产业、人文等优势资源,对银村国道沿线进行提升改造,建设产业种植示范基地、修建观光步道和观景台,推进“功德长廊”“美丽公园”“美丽文化地标”建设,打造集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十里银滩”一溪两岸休闲长廊,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开创银村发展新局面。
“劳模是荣誉更是责任。劳模表彰我个人,但实际表彰的是全体村民。”陈文燕说,在建设村子这件事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会一如既往,以劳动创造幸福,以奋斗铸就辉煌!”
来源:南方+
阅读 2121 评论 0